國采駐扎骨科,深處集采漩渦中的國產骨科龍頭業績表現各有不同,有人全線布局,有人單項深挖。在前一輪的國采震蕩和新一輪的國采醞釀之間,這些企業該如何行路?
威高骨科vs春立vs三友,業績快報公布
近日,國產骨科耗材企業相繼公布2021年業績快報。
其中,威高骨科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53億元,同比增長18.0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7.04億元,同比增長26.02%。
春立醫療實現營業總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15.2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10.44%;基本每股收益0.9元。
體量最小的三友醫療實現營收5.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1.97%;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57.2%。
三家企業2021年業績增長的原因都相類似。
威高骨科表示,2021年中國境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醫療機構已恢復正常運營且手術量呈上升趨勢。公司堅持渠道下沉的銷售戰略,加強銷售渠道的拓展和縣級醫院開發,同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保持較強持續創新能力并推動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確保公司業績穩定增長。
春立醫療方面,2021 年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積極應對國家人工關節集采政策,主營業務穩健發展,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其中,為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展品牌影響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使得報告期內利潤增幅低于營收增幅。
三友醫療也在2021年度業績快報中表示,期內骨科門診和手術的有序進行,公司加強市場開拓和渠道建設、創新產品推廣和培訓,推進渠道進一步下沉,實現公司產品銷售穩步增長。
可以看出,疫情控制下手術量的恢復上升趨勢、加強銷售渠道開發、積極應對帶量采購政策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全線布局還是單腿加速?
雖都是骨科耗材主打的企業,但三家企業在業務布局策略上又有明顯不同。
威高骨科在骨科賽道全線布局,業務涵蓋脊柱類、創傷類和關節類三大骨科類業務。行業研究資料顯示,威高骨科在國內骨科植入醫械領域的整體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首位,全行業第五。
各細分領域方面,脊柱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首位、全行業第三,創傷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二、全行業第五,關節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三、全行業第七。
據了解,2021上半年,威高骨科實現營收10.95億元,其中,脊柱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4.96億元,同比增長33.94%,占總營收的45.3%;創傷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28.27%,占總營收的28.4%;關節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同比增長37.75%,占總營收的23.7%。
春立醫療則專注于關節假體。從春立醫療營收組成來看,2020年關節假體產品營收9億左右,占收入約97%?梢婈P節假體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春立醫療招股書中顯示,2018-2020年,公司髖、膝兩標準關節假體產品以及脊柱類植入產品收入合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89.94%、90.64%及91.22%。其中,2020年膝關節產品(初次置換、翻修)收入占比16.62%、銷量超過11萬件,2019年占比更達到19.10%,且2019-2020年銷量(初次置換、翻修)增幅達120%以上。
但去年的人工關節國采膝關節落標讓春立醫療遭受迎頭一擊。去年9月14日,在天津人工關節國采現場,春立醫療膝關節產品報出全場最高價,4進3意外丟標。
雖然髖關節三個產品中標,但膝關節的落標仍對其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并致其股價連續下跌。業內人士表示,這很可能讓春立這么多年來建立起來的膝蓋關節研發隊伍元氣大傷。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春立醫療2020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83億元,同比增加19.68%。而2021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10.44%,增速有所放緩。
與春立相比,威高骨科4個關節產品全線中選,其擴大人工關節市場份額迎來機會。
三友醫療方面,主要經營的產品為脊柱類植入物和創傷類植入物。三友醫療2021中報顯示,2021 年上半年公司脊柱類植入耗材實現銷售收入2.46億元,增幅75.98%,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94.37%。
不難看出,脊柱是三友醫療營收的絕對主力。根據南方醫藥研究所數據顯示,在我國脊柱植入類耗材市場份額中,2019 年在三友醫療市場份額占比為 3.79%,在全部廠家排第五名,國產廠家排第二名。
集采擴圍之下,單品獨大的耗材企業正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一旦國采落標,失去的將是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三友醫療在2021中報中也坦言,公司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情況,正在積極改善。未來若市場對脊柱類植入耗材的需求大幅減少,而公司無法完成新產品研發或實現創傷類產品的市場開拓,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集采承壓下,新業務或成出口
骨科帶量采購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價格那么簡單,壓力也來源于整體結構的對應與調整。
上海三友醫療企業董事、總經理徐農曾公開指出,集中采購對骨科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短期內公司的收入業績將承壓,但從長遠來看,集中采購對具有原創研發、創新能力的頭部企業具有積極影響。
加強對創新產品的突破和海外市場的拓展,或將是實現風險對沖的最優路徑之一。
威高表示,目前公司的海外業務有OEM和外貿。會做東南亞和歐洲的市場。公司最近幾年逐漸開始重視海外市場,現已在巴西取得脊柱產品注冊證。
創新方面,目前國內運動醫學和修復材料等份額較少,核心市場被強生、施樂輝等企業占領,但隨著國內生活習慣的改變、醫生在運動醫學方面培訓的增加,未來運動醫學的增長會大于創傷。
運動醫學產品初期定價可能會和強生等跨國企業差不多,但未來會逐步降低。國內關節翻修手術比較集中,且是標外產品,國內企業一定會盡力搶占此部分的市場。
2月18日,春立醫療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在研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包括應用于髖、膝等多種關節置換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其中,春立醫療在2020各期研發費用分別為 3,545.49 萬元、5,774.70 萬元和 7,260.28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7.12%、6.75%和 7.74%。
三友醫療也在報告中提到,公司加大了療法創新產品的線上、線下醫學教育培訓,全力推進市場開拓,在國內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的大環境下,公司主要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取得了持續增長。
當市場不斷向頭部集中時,難免會有落敗的失意者。但硬幣總有另一面,新的機會或許只有一箭之地。
來源:賽柏藍器械